刘宝瑞得到了“单口相声大王”、“冷面滑稽家”等称誉,他曾多次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演出,而毛主席、周总理对他表演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学知识的相声情有独钟。如《解学士》、《君臣斗》等段子的表演,就让伟人们对他赞不绝口。即便如此,他也从不懈怠对艺术的精益求精,频繁往返于京津之间,不断地向长辈或同辈学习。
一次,他在马路上偶遇也擅长说单口相声的刘奎珍,便很恭敬地说:“师哥,您听我哪儿不对,您给我说说。”一位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名家,却对一位供职于天津红桥区曲艺团的演员如此恭敬,这可不是刘宝瑞虚伪,他是真心实意地请教。他是“绝不放过”任何一位有专长的人。
刘宝瑞坚信孔圣人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吾师”。学无止境,是刘宝瑞能够成为“响腕儿”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同辈尚且如此,对自己的师父更是敬仰,他说:“我对我师父,永远是望其项背。”意思是说“我永远也不会赶上师父”。我仅举一事:一天,时任广播说唱团团长的白凤鸣,突然找到刘宝瑞,说:“我昨天去天津,上你师父那去了。他跟你‘夯’了(即发火了),火气不小,让我捎话给你,马上去天津见他!”刘宝瑞听了心里一惊:为什么呢师父是喜欢我的,而且,我时常去天津看他呀什么大事惹他老人家生气了呢
当时的交通,如果像现在这样方便,刘宝瑞会“打的”,马上来天津见师父。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他几乎一夜没睡,转天一早,坐上火车,心里忐忑不安。他琢磨不出,师父为什么要“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