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亮四行长子孝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2-06 浏览次数:66 初审: 复审: 终审: |
魏文亮出身于曲艺世家,母亲是唱时调的魏墨香,父亲是瞽目弦师魏雅山。1947年,为生活所迫,全家“闯关东”,到锦州卖艺。就在一次“撂地”时,年仅7岁的魏文亮唱了跟母亲学的小曲儿《发四喜》,不想被一人赏识。这人名张文斌,北京人,是说相声的,同样也是为了生活“闯关东”。他发现魏文亮唱的小曲,虽未脱稚音,却字正腔圆,是一棵说相声的好苗子,便主动提出收魏文亮为徒。 张文斌教会魏文亮说相声,就是给了魏文亮一个饭碗。魏雅山夫妇一直关照张文斌。而且,夫妇俩省吃俭用,存钱要给张文斌娶媳妇儿。谁知张文斌不幸患了癌症。不过,就在他闭眼之前,一个心愿得到了满足。原来,张文斌太爱魏文亮了,而魏文亮也似乎明白了师父的心理,他跪下磕了三个头,说:“您是我师父,也是我爹!我是您徒弟,也是您儿子。” 师父脸上露出了笑,随之闭上眼,他是笑着走的,可魏文亮一家老小却都哭成了泪人,他们用准备给他娶亲的钱厚葬了他。出殡时,魏文亮“打幡儿”,这是文亮在父母还健在时,尽的第一次“长子孝”。 魏文亮在天津拜师武魁海时,师父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可仍孑然一身。他其貌不扬,又从不修饰,所以,介绍对象见一个吹一个。又有一次去见对象,魏文亮给他制了一身华达呢中山装,还把手表给他戴上,他就去了人民剧场的门口儿,那儿是见面的地点。他有个习惯,爱蹲在凳子上。这天,他依然蹲在路边儿,左手搭在右胳膊上,右手夹着烟卷儿等对象。可巧马三立路过此处,他看见了就叫:“三叔!”马三立说:“瞧你人模狗样的,在这儿干吗呢”他说:“等对象。”马三立只说两个字:“吹了。”然后就走了。还没见面,怎么马三立就说“吹了”也对,别看他换了穿着,戴了手表,就看他那蹲的姿势,看地上的那一堆烟屁股,再看他那一脸的褶子,哪个女人愿意跟他这次见面,果然又没成功,而马三立说的“吹了”二字,成了“现挂”,几乎相声同行人人皆知。 还有一次师父病了,几天不能演出,魏文亮非常着急。他听自己的干爹高凤山说,认识一位犹如“华佗再世”的老中医,就带师父去了北京,高凤山把这爷俩带到了老中医的家里。在给他号了脉、看了他的舌苔后,老中医说:“武先生,你吸烟太凶了,我给你开几服汤药,先喝着。不过我告诉你,从现在起,你就要把烟戒掉。如果不戒烟,不是我吓唬你,可就危险了,过不去半年……”他打断了老中医的话:“您说‘不是吓唬我’,可我看您就是吓唬我。我的一个老邻居93了,他抽了一辈子的烟,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尽管他是笑着说这番话的,可老中医不爱听,说:“对不起,我要去见一个朋友,就不送了。”倒是魏文亮聪明,在离开后,借“去厕所”的幌子,返回老中医家,先赔礼道歉,然后,请求老中医开药方。其实,老中医已经开了药方,准备交给高凤山。这时他把药方给了文亮,又叮嘱了一番话。师父回到天津,是准时喝药了,可是烟却一根儿都不少抽。魏文亮把烟藏起来,他就喊、闹。结果,没到半年,有一天文亮正在团里开会,师父的邻居打来了电话,说“武魁海没了”。武魁海去世后,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魏文亮不怕花钱,给他买了最好的棺木、寿衣。该出殡了,又是魏文亮“打幡儿”。后来,魏文亮的父母先后升天,魏文亮又打了两次“幡儿”。一个儿子四行“长子孝”,打过四回“幡儿”,大概仅此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