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名家马连登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4-07 浏览次数:0 初审: 复审: 终审: |
西河大鼓演员、弦师,评书演员。北京人。出生于北京南苑一个菜农家庭,其父爱唱西河大鼓,对他影响很大。十三岁拜耿起树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学会了《隋唐》、《包公案》、《杨家将》、《呼家将》、《回龙传》、《明英烈》、《三国》、《施公案》、《彭公案》等十几部大书。十五岁登台演唱。一次唱《双镖记》时,因说错一句台词,被师父赶下台去。由此,更加刻苦学习,并向许多名家请教,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吸收京剧、昆曲唱、念、做的方法,借鉴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的长处,采用京字京白,丰富了自己的说唱表演。得与当时的四位西河大鼓名家黄福才、张起荣、赵玉峰、王书祥齐名。
马连登在三弦伴奏上特别下功夫。冬天练功时,他把手插进雪里,锻炼手对寒冷的适应性;又常在三弦担子顶端坠上砖头,锻炼手劲。他吸收其他曲种和京剧伴奏的衬垫手法,掌握了一些伴奏的绝招。他很讲究滑、揉、扫、崩的指法和衬、托、随的方法,以增强伴奏音乐的表现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女儿马增芳、二女儿马增芬演唱西河大鼓,都由他担任伴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马连登潜心钻研评书艺术,曾向评书名家陈士和、群福庆、金?立等学习。经过一番艰苦实践,他出色地掌握了袍带书、短打出的说书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说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连登于1953年参加了中央广播说唱团。之后,他与女儿马增芬一起共同创造了西河大鼓的新流派??马派,演出了《闹天宫》、《刘云打母》、《白蛇传》、《花唱绕口令》、《绣鞋帮》等一批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曲目。他帮助马增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西河大鼓女声唱腔,突破了男女“一道汤”的陈规,不少人向他们学习并传唱,使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西河大鼓流派艺术,很快得以推广。
同一时期,马连登还整理、演出过《杨家将》、《隋唐》等长篇评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存有他所演播的一百五十段全部《杨家将》录音资料。
马连登的艺术影响及于子女,使他家成为有名的曲艺世家。次女马增芬和长女马增芳继承了他西河大鼓演唱的衣钵,为发展西河大鼓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三女马增蕙是中国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单弦牌子曲演员,在单弦牌子曲演唱方面久负盛名。长子马增昆、次子马增奎、三子马增祥(马歧)也都是伴奏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