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小品流派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5-11 浏览次数:0 初审: 复审: 终审: |
目前,全国喜剧小品分为三个流派。 一个是京津地区的小品,起源于化装相声,早在六七十年代,北京就出现了化装相声,其特征是语言生动、包袱密集;另一个流派就是以严顺开为代表的南派小品,南派小品起源于上海的滑稽戏,演员阵容强大;再一个重要代表就是东北的喜剧小品。 东北小品是什么?从本体应该给它归哪一类?这些是崔凯不断思索、不断探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辽宁小品起源于东北二人转的丑角艺术。二人转有300年的历史,是一种特殊的民间小戏形式,而且是以喜剧形式存在的。 其他地区的民间小戏都是由一旦一生组成的,而东北二人转却是一旦一丑,男演员从来都是以丑角的表演形式存在的,里边包含着大量的喜剧成分。崔凯在给赵本山、潘长江写作品的时候,等于继承和发展了二人转的丑角艺术,东北小品里使用的语言就是二人转里的说口。崔凯为辽宁小品定了位,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辽宁喜剧小品十余年不衰,除了有它传统的根基外,还根据观众的审美要求,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崔凯创作的《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等。为了使辽宁小品不断地从感性到理性提高艺术品位。 90年代,崔凯发起和组织了“赵本山喜剧艺术研讨会”,1994年还组织召开了“辽宁喜剧小品学术研讨会”。同时,他还写了一些理性文章,如:《东北喜剧小品断想》、《赵本山塑造的人物形象》、《再论赵本山》等。为了拓宽辽宁小品的路子,他又与演员、导演共同推出了歌舞小品《歪打正着》、《桥》、《过河》,使辽宁小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同时使辽宁的笑星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