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已删除栏目  艺海泛舟  曲艺>
曲艺名词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6-04   浏览次数:0
初审: 复审: 终审:
 

1.摆砌末子

   评书的说功。即说书人介绍书中人物活动的环境,如城池、院落、山口、水源、险地、要津等,其方向、高低、设置等必一一叙述明白,以诱导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西河大鼓等曲种说大书时也常用此法。

2.现挂 

   相声、评书、数来宝等曲种的说功。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凭借演员的聪明才智,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火爆的艺术效果。一些相声、数来宝、评书表演艺术家,都曾有过许多优秀的“现挂”范例。相声的现挂,在说垫话和场上发生意外事故时使用最多。

3.迟、疾、顿、挫

   相声说功技巧,即根据脚本内容对语言节奏的把握。

   “迟”是放慢速度。如“甲:贤弟,愚兄有一事不明,要在台前领教,不知肯赐教否?乙:(放慢速度)不必客气,有话请讲当面何言领教……我也受传染了不是!有话你就说吧!”

   “疾”是加快速度。如《夜行记》中说那个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听见后面汽车鸣笛临近,就加快速度说:“我准知道,它不敢撞人,扭头一看,离我不远啦,仗着我小时候练过武术,腰腿灵便,一哈腰来了个燕子三抄水,噌!噌!噌!总算是……”

   “顿”是指表演时,为了突出某一件事,或强调某一句话,而使语气停顿。如《海燕》的表演:“甲:就瞧海燕的船缆绳断了……(顿)乙:啊!?甲:又接上了。哎,前舱进水了啦……(顿)乙:嗯!?甲:已经堵上啦!机器发生了故障……(顿)乙:哟!甲:及时排除了。这船沉下去了……(顿)乙:啊?!甲:又浮出来了。” 

“挫”又称“错”,一说是指话出口时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如《新桃花源记》所说,“甲:此次多蒙贤弟照料,不胜感激。乙:那是应该的。甲:本当买些重礼答谢,怎奈(挫)兜里没钱。”一说是指故意说错了又找回来。如《一贯道》的垫话儿,乙对甲说:“哎,你说的不对,杜十娘?杜十娘是《三国》上的吗?不懂你拿起来就说呀!那是《聊斋》上的。”……

“迟、疾、顿、挫”的技巧,逗、捧、腻三者都使用,并要紧密配合,数“逗哏的”使用最多。凭借这四种技巧,控制说话的高低轻重、抑扬快慢,掌握相声表演的尺寸、相扶与火候。

4.倒口     

   又称“变口”。相声、评书的说功,即仿学某些特定人物的家乡方言,以突出其籍贯、社会地位、精神气质,既能反映丰富多彩的风情世态,又增强了说唱的语言魅力。评书最初的“变口”仅有三种:山东口音、山西口音、江南口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始有了扩展,增加了河北深县及京东口音。相声则多用山东、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唐山、河南、东北等地方言。

5.瞪、谝、踹、卖

   相声中捧哏者的表演技巧。按相声演员张寿臣的说法,“瞪”即瞪眼、撇嘴表示不满,表演时有容无声;“谝”即谝能,指夸耀、显示之类表情,表演时亦有容无声;“踹”,即贬低、否定对方,如使用“不像话!”等短语,表演时有容有声;“卖”,即称赞对方,如使用“好!”“真不错!”等短语,表演时亦有容有声。

6手、眼、身、法、步
 

  高(元钧)派山东快书关于做功的总结与具体要求。

  手:伸手眼要疾,出入胸前抵,双手同时舞,二肘稍弯曲。

  眼:视物如翻掌,隐假不露虚,远望有真境,近看似钓鱼。

  身:挺身立如松,体态避弯曲,往返面向外,周身成一体。

  法:欲动先要静,视高先衬低,欲进先后退,指东先画西。

  步:抬腿无须高,最怕碎步移,停步如山稳,行动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