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字是否准确、清晰,成为演唱成败的关键。素有艺谚告诫:“一字不清,如钝刀杀人。”要求演唱者必须正确运用唇、齿、鼻、舌、喉等发音部位,按字头、字腹、字尾及阴、阳、上、去四声的规范说准唱清节目中的每一个字,做到四声标准、尖团分明。北京曲艺演唱家针对北京字音的四个声调,总结出一套理想的演唱方法,即:“阴平平直莫低昂,阳平清爽高而扬,上声声浪强中取,去声立坠远且放。”单弦演员谭凤元曾用自编的一段《四声赞》岔曲,细致地阐明了字的声与韵在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和具体掌握方法:“声分低昂,字有阴阳,四声讲透才能够歌喉嘹亮。首先是阴平平直,不低也不扬;阳平声高韵清爽;上声迂回要加强;那去声,声要下坠,悠扬远放。这才显示了单弦、大鼓,意味深长。”又有一句艺谚总结道:“按字行腔八角鼓,不飘不倒讲四声。”飘,指字念得轻飘飘软弱无力;倒,指字念得颠倒了声调。演唱者普遍认为,吐出的字既要沉重扎实,又要轻松自如,沉而不浊,轻而不飘,才是最佳境界。针对咬字的功夫和技巧,有人曾形象化地比喻道:咬字之道如猛虎叼崽过涧,力量须不大不小才行。口力过小,虎子则脱口坠涧;口力过大,虎子又会被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