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已删除栏目  艺海泛舟  曲艺>
刘亚津:你别嫌我丑 我心里嘛都有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0-14   浏览次数:1
初审: 复审: 终审:

●打小就有两下子



亚津正经是喝海河水长大的,而且打小就有天分,什么天分,就是模仿和演戏的天分,要说家里没什么文艺界人士呀,老爹是汽车配件厂的工人,老妈就在家里带孩子。那时候家里孩子多,爹妈也没觉得非得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才”不可。就像现在的父母似的,对待孩子都有一套程序,拿孩子当成自个的“艺术作品”了。话又说回来,这孩子打小要是好上什么,也是任谁都拦不住的。



小亚津就好上京剧了,当时家住在中心公园那儿,园子里老有一大帮票友戏迷,亚津放学就往人家堆儿里扎,当时大伙都以为这是哪位戏迷带的孩子呢,可没多久一亮相,完了,全震。到现在,当年在中心公园一带玩过的票友或许都还能想起那位有底气的小孩子,不过,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儿了。



这样的人才,想当然也就进了学校宣传队,别看咱小亚津长得其貌不扬,打小可是文艺骨干,天津人讲话“内秀”。



要说这人也经不住别人老鼓励你,也许是跟着起哄呢,小亚津也没反应过来,反正一鼓作气地又玩起了快板,说起了相声。



长得不好看其实打小就有优势,那就是让别人期望值不高,有点强项就能给你一个惊喜,觉得你这人简直棒极了,跟想像的不一样呀。



想当年天津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亚津还凭着“座山雕”这个角色拿过奖呢,可别小看这个奖,因为当时同台演出的还有刘欢和戴志诚呢,他俩当时是说相声,他们现在可都是“大腕儿”了。



●长成这样天生就得干曲艺



眼睁睁地看着同龄的孩子经过青春期这么一发育一成长,都跟大小伙子似的变了模样,可咱小亚津还是这么小鼻子小眼儿的,看谁一眼就跟冲谁使鬼脸似的,家大人也着急,我们家孩子能说会道的怎么就长得不行呢,这长大了搞对象都不好搞呀,孩子自己心里也郁闷,于是就默默地“躲进心爱的曲艺中,就像躲进自己的心事里”,青春期的孩子,了得吗?那要是较上劲儿,学点什么,那可就比电脑还快了。



别看咱长得挺尴尬,可要是说相声,那可是再合适不过了,都听过相声吧,大家想想弄一周润发逗哏,再弄一梁朝伟捧哏,是不是有点不真实。所以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您要是觉得您家孩子长得不太符合您的要求,也可以私下里有意识地培养一下他对曲艺的兴趣。从这一点上来讲,曲艺也真是伟大的艺术,拯救了多少苦命的孩子。



就这样凭着自己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发自内心深处的努力,刘亚津终于被天津曲艺团的领导慧眼识中,在1978年调入了天津曲艺团。在天津曲艺团说相声一说就是十年。提起当年的师傅马志存和王佩元,亚津现在还是心存感激。



亚津说前两天看电视歌手大奖赛,评委滕矢初和金铁林都在强调一点,那就是歌唱演员一定要从曲艺中学习东西。亚津觉得这话说得特别对,因为一个曲艺演员表演时的表情、身姿,乃至手势以及对整个剧场气氛的把握,都是要求很到位的,而且曲艺本身就是大众的、开放式的艺术形式,它所要求的与观众的交流和情绪的互动是很严格的,也是很需要基本功的。



●就凭这模样机会越来越多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小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亚津可是一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这么有意思的事儿当然也不能放过。再加上亚津的长相,天生就一喜剧演员,看他那模样,您就想笑了。



亚津也笑了,他觉得小品这东西,有意思,好玩儿。



1986年的春节晚会对刘亚津意义非常,他演的小品《卖鱼》在全国一炮打响。



从此,他的出镜率渐渐地高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末的《红高粱》一下子让“歪瓜裂枣”型的演员火起来了,在这股浪潮中,亚津简直是如鱼得水,可逮着机会了,可以正大光明地出场了。当时大家也都不觉得自己心理阴暗,都觉得电视里多几个长得不好看的人,也挺有意思的。其实这挺好的,生活中哪这么多帅哥呀,最起码咱亚津长得还让人想笑,要是长成让人看了想哭,那您不也得忍着吗?



自从演了电视剧《片儿警》后,亚津就受到许多大导演的注意了,凌子风后来就请他出场拍《狂》去了。



亚津一直强调说,自己其实挺幸运的,他说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条件,下过多少功夫,所以能够得到这么多好机会,碰到这么多好朋友,也是自己的幸运。亚津还说其实有许多人下功夫很多,条件也很好,就是没碰到好机会,也是挺遗憾的。亚津说自己挺知足的,看得出来,他自己心态特别好。



●曾经北漂也受过罪



其实谁没过过苦日子,亚津轻易不跟别人说就是了。亚津刚到北京那会儿,也是租房子住,房东有点变化就得搬家,所以刚到北京的日子里记忆中总是在找房子、搬家。而且,刚到北京,亚津一个亲戚朋友都没有,举目无亲的没有照应。有一回亚津发烧,剧组里的人都回家了,他自己实在扛不住了,只好就近找了一家医院,可怜兮兮地躲在漏风的过道里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轮上打针,临到打完针往外走,一位护士小姐怯生生地走过来,说看一下你的病历本行吗?亚津说你要干嘛呀,那护士说我想看看那上面的名字是不是写的刘亚津。亚津苦笑了一下说,我的护士姐姐你干嘛不早点把我认出来,那我还能到你诊室里避避风,本来就发烧又在这冻了半个小时。



看来,“腕儿”们的生活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阳光灿烂、风调雨顺的,不如意的事儿也是一抓一大把,就看你什么心态了。就拿春节晚会来说,亚津上过好几次,太清楚这里面的辛苦和压力了。但是面对这种辛苦和压力,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这一点,亚津心里特明白,他特别喜欢侯宝林先生的一句话,当年有人问侯先生,说您讲的这玩意儿怎么这么好呀,侯先生说你问为什么,那是因为我饿呀。大师的言外之意是学得好才有饭吃,这话用现在的语言描述就是业务能力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存。



所以亚津说一个演员的戏不好可以找种种理由,但是你要是台词背不下来,或者是在剧组里迟到早退,那就是态度问题。



演员也是一样“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亚津离开天津这么多年,骨子里还拿自己当天津人,什么时候天津电视台录节目、录晚会,亚津都会全力支持,而且决不主动提一个“钱”字。



亚津说自己是一个小演员,也就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这点事儿了。



●老婆孩子都挺好的



亚津的爱人叫张国丰,原来也在天津曲艺团,在1993年时随亚津一起来到了北京。张国丰是唱京韵大鼓的,也是一个曲艺的忠实拥戴者,亚津说他家的带子、CD盘,包括车里的CD盘,全是曲艺的,亚津自己也喜欢得不得了,在休闲时把这营养就全补上了。



当年刚到北京,张国丰也跟着受了不少罪,家搬来搬去的不说,孩子有个头疼脑热,也得两口子自己忙乎。



亚津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就没从老婆嘴里听过一声好话,无论自己演什么,她都能挑出毛病来。想来也是,有着这么一位眼光独到的老婆,自己就等着进步吧。



亚津的女儿叫刘畅,打小跟着父亲也没少在电视里曝光,据说5岁就上中央电视台了,刘畅对老爹可是崇拜有加,可是在崇拜之余,也得进点忠言,有一回湖南卫视请刘亚津去做嘉宾主持,刘畅一听就马上劝,说爸不行咱就不去了,人家李湘可是偶像派的,您这形象换上去还不得让观众别扭,到时候往下哄咱可就不好收场了。当爹的到底是当爹的,亚津很镇静地告诉女儿,说这种可能性好像不太大,因为嘉宾主持的意思是一起主持节目,不是咱把人家李湘换下去。刘畅一听,说,那还成,能去。



看来,亚津的老婆孩子也都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