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庸:天生我材不平庸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0-16 浏览次数:0 初审: 复审: 终审: |
不懈的艺术追求 71岁的郑天庸,老骥伏枥,依然活跃在银幕、银屏和舞台上,今年3月,他应邀到日本参加电影《禅?道元》的拍摄,饰演道元的师父如净。他是唯一的中国演员。导演与他并不相识,只是看过他演的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便认定他是如净的最佳饰演者,于是向他发出真诚的邀请。他说,道元是在宋代来中国取经的日本和尚,回到日本后创建佛教曹洞宗,影响很大……我能演这样一个角色,不仅是复制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还有现实意义,所以,我是倾自己之所能来演的。 倾其所能是他一贯的艺术追求。前年,69岁的他就在拍摄电视剧《卧薪尝胆》时当了一回“拼命三郎”。他在剧中饰演文种,戏份很重,几乎每集都有戏,尤其是作为说客的文种,汪洋恣肆,雄辩滔滔,需要连续背大段大段的台词,时值寒冬,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这么重的戏,是难以扛下来的。他说,健康是演艺的本钱,当然,人老了要量力而行,不能总接这么重的戏,还是轻松一些好。 有人评价他是天津人艺的“全能”艺术家。他说,其实,有的是艺术创作需要,有的是我想尝试尝试。他不仅集编、导、演于一身,还拍电影、电视剧,演小品等等。他是电视剧《人与法》的编剧,是电视剧《片警》的二人编剧之一。他导演的话剧,有天津人艺的《高山下的花环》、《爱的风采》;他导演的电视剧有《大雨小巷》、《各得其所》等。他在天津人艺话剧《日出》中饰演胡四,在《蛐蛐四爷》中饰演大少爷。在电视剧中,他还时常亮出“一戏二角”的好活儿,比如,在电视剧《龙嘴大铜壶》中,既饰父亲又演儿子,两个人的性格迥然有异,又有相同之处,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时间跨度大,性格难把握。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他先演恭亲王奕?,后演军机大臣瞿鸿?。他在《乔迁》中饰演王惜字,在艺术上挑战自我,不用台词,只用形体语言展现人物性格,原剧本中有少量台词,他建议统统删掉,一句话也不说,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鲜明。他喜爱曲艺,曾在央视《曲苑杂坛》当过10年的特约编导,他与赵丽蓉合作的第一个小品是《陈年老醋》,在小品《富了咋办》中,他既是作者又是演员。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认为话剧是高雅艺术,演小品失身份。他说,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各艺术门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观众爱看就行。而且,互相借鉴,有益于艺术创作。比如,他在电视剧《杨三姐告状》中饰演高贵和“高拐子”,就借鉴了小品、相声等艺术手段,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适宜的养生之道 已过古稀之年的郑天庸,身体就是健康,单位组织体检,他的视力1.2,血压不高,胸透正常,B超正常,验血的各项指标也正常。医生看着他的心电图说,您老的心脏真棒!这个年纪,各项指标都正常,真不简单呀。于是,便有朋友向他讨要“养生秘诀”。说起养生之道,他认为,关键是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别人的养生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要有选择地借鉴。他的养生经验主要有: 心态平和多想高兴的事,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怎么办?要舍得,要放得下。办法之一,就是找老朋友、老同事小聚,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他说,我喜欢逗大伙儿乐,一笑解千愁。还有,人老了,容易犯“疑心病”,对疾病有一点儿恐惧感,比如,有的报道说皮肤瘙痒是某种癌症的前兆,他听了心里确实有点儿紧张,但是,既没有被吓坏,也没有满不在乎,而是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没有问题,疑虑就消除了。 他说,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还要相信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不大悲也不大喜,泰然处之,怡然自得。 变速行走他每天坚持步行锻炼,方法就是变速走,快走200多米、慢走200多米,交替进行。根据自己的感觉调节速度,走至浑身出汗,其效果是强健心肺功能,使腿脚灵活,坚持数年,益处多多。如果遇到雨、雪、雾等天气,他就在屋里锻炼。总之是相信“能走就不老”,每天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手脑并用他认为,光练胳膊腿儿还不行,大脑的运动也很重要,冰心能活到90多岁,巴金能活到100岁,与他们在晚年依然坚持创作有很大关系。他有藏书近5000册,有些新书需要看,有些好书需要反复看,品香茗、读美文,绝对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有了感想、心得什么的,就随时记录下来,有的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或一次创作,有些就是素材的积累,不是为了急功近利的发表,就是为了活跃思维。还有,就是读报伴随着剪报,手脑并用,见到好文章就剪下来,按照目录,编辑成册。他玩儿电脑,不仅是写作、上网、浏览新闻、查找资料等等,还把过去录制的一些节目输入电脑后重新整理、编辑,刻制成DVD光盘,送给朋友。他说,以前都是录像带,时间久了容易粘连,光盘的容量大,而且便于保存,在家当编辑,也是一乐! 打坐按摩他是一个老球迷,足球、篮球、乒乓球、斯诺克等等,都爱看。男足世界杯,全部64场比赛,他一场不落,上好闹表,半夜起来看球,他还应邀给媒体写球评呢。人家请他拍戏,凡是赶上世界杯、奥运会,他得好好算日子,如果影响看比赛,一般情况下均婉言谢绝。他说,这是4年一回的体育大餐,比过年还美呢,当然要好好享受!他看球纯粹是为了欣赏,欣赏双方的战术和竞技之美,包括中国队的比赛,从感情上当然希望能赢,输了也没关系,既不为赢球而狂喜,也不为输球而悲伤。他认为,看球、看电视是为了愉悦精神,不能有损身体健康。也许是这个原因吧,他很少看电视剧,他说,因为职业习惯,一看电视剧就忍不住要给人家挑毛病,这样演差点儿,那样演更好些,弄得心里乱,烦得慌,所以一般不看。 原来,他在看电视的时候也不是傻坐着,而是练“郑氏健身功”,就是一边看电视(当然主要是球赛),一边盘腿打坐,用双手按摩足底,这就要求消除杂念、心平气和,这是他自己摸索出的方法,效果挺好。 素食为主他为什么没有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人常见的毛病?他说,可能因为我身体比较瘦,脂肪少吧,多年来我一直是以素食为主,就是爱吃素、爱吃清淡爽口的食物。鱼、肉、蛋等等也吃一些,是为辅的,主要的是各种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粗粮、杂粮,而且,在做的时候,尽量不用油煎、油炸,多用蒸、煮的方法,能生吃的就生吃,比如,生菜、黄瓜、西红柿、莴笋、苦瓜、水萝卜、青萝卜等等,生吃、凉拌都挺好,还有小葱拌豆腐、大葱蘸酱等都是美食。 灵巧的天伦之乐 他认为,尽享天伦之乐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人的心情好,才能身体好,“孙伙计”就是老年人的“开心果”。他应邀带着孙女和儿媳到央视《月亮船》做节目,与孙女合演方言小品,祖孙俩配合默契,小孙女的表演落落大方、幽默风趣,赢得阵阵掌声。在孙女很小的时候,他就趴在地毯上跟她玩儿过家家,教她熟悉家里的一切。再大一些,就和孙女在玩儿中“编故事”,他先开个头儿,一指孙女,她接着往下说,没词儿了,一指爷爷,他就往下编,再指孙女,她又接着说……祖孙俩共同编成一个小故事,在快乐的玩耍中,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孙女外出旅游,遇到下雨、下雪等,启发孙女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同一种现象或事物,体会语言的魅力,还鼓励孙女把所见所闻画下来,然后做成连环画,自己“出版”一本小书。孙女很高兴,兴趣十足,她在快乐中就学会了观察细节和表现细节。他说,我其实是用演戏的方法诱导孙女,演戏就是演“细”,细节决定成败,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细节、表现细节,培养她的兴趣,要比逼着孩子被动地识字、计算强百倍!而且,与孙女共享天伦之乐,还让我有返老还童的感觉,像个老小孩儿似的。童心犹在,谈何老矣! |